R:使用晶格与GGPLOT2有哪些利弊?

有帮助吗?

解决方案

喜欢罗杰·彭(Roger Peng)在PPT中比较基础/格洛特2包时所说的话:https://github.com/rdpeng/courseralectures/blob/master/ggplot2_part1.pptx

根据

  1. “艺术家的调色板”模型
  2. 从空白画布开始,然后从那里堆积
  3. 从绘图功能(或类似)开始
  4. 使用注释函数添加/修改(文本,行,点,轴)

优点:

方便,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建筑图和分析数据

缺点:

  1. 一旦情节开始,就无法回去(即调整保证金);
  2. 需要提前计划
  3. 一旦创建了一个新的图(没有图形“语言”),就很难“翻译”给他人。情节只是一系列r命令

格子

用单个函数调用(xyplot,bwplot等)创建图。

优点:

  1. 对于条件类型的条件类型:查看y在Z级别的X级别的变化如何变化
  2. 想像边距/间距集,因为一次指定了整个图
  3. 非常适合将许多地块放在屏幕上

缺点:

  1. 有时尴尬地指定单个函数调用中的整个图
  2. 图中的注释不是直观的
  3. 使用面板功能和下标,难以挥舞,需要进行大量准备
  4. 创建一旦图,就无法“添加”

GGPLOT2

优点:

  1. 拆分基础和晶格之间的差异
  2. 自动处理间距,文本,标题,但也可以通过“添加”来注释
  3. 与晶格的表面相似性,但通常更容易/更直观
  4. 默认模式为您做出许多选择(但是您可以自定义!)

其他提示

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学习R博客上的博客文章集.

根据这篇文章,GGPLOT2当前不支持True 3D表面:

“晶格:用r”可视化的图形的GGPLOT2版本

许可以下: CC-BY-SA归因
不隶属于 StackOverflow
scroll top